“支持科技企業通過上市掛牌、發行債券、并購重組、再融資等方式進行融資,利用資本市場推動企業發展。”7月3日,《廣東省科技創新條例(征求意見稿)》(意見簡稱“征求意見稿”)公布。
廣東省提出,支持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發展,推動科技創新專板開展產品創新、制度創新和模式創新,為科技企業和項目提供掛牌、股權托管、轉讓交易等服務。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科技企業跨境投融資便利化,促進境內外科技金融資源交互流動,拓寬科技企業融資渠道。
(資料圖)
數據顯示,2022年,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存量超過6.9萬家,連續7年排名全國第一,企業創新能力和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連續6年領跑全國,全省研發投入、研發人員、高新技術企業量、發明專利有效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等重要科技指標均居全國首位。
廣東省表示,圍繞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營造最優的科技創新法治環境,強化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支撐,建設更高水平科技創新強省。制定上述條例,是要通過科技立法推動“雙區”建設,總結吸納廣東在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成功經驗和舉措,對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作出系統性和制度性的安排,為國家科技創新法治建設作出廣東探索,為地方科技創新立法提供示范。
征求意見稿提出,應當加快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創新資源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促進各類創新主體緊密合作、創新要素有序流動、創新環境持續優化,完善高效、協同、開放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提升整體效能。
廣東省科技廳廳長王月琴表示,推進組織機制創新,探索采用“賽馬制”等多種新型項目組織模式,進一步提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組織效能,打通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產業強、經濟強的通道。
根據征求意見稿,縣級以上政府應當加強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強化科技企業梯次培育機制,制定精準支持措施,培育創新性強成長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具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企業、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科技領軍企業。
“省和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應當將科技金融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優化科技金融生態環境,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融通發展。”征求意見稿提出,省政府應當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培育原則,建立覆蓋天使投資、創業投資、并購重組投資的科技創新投資基金體系。
同時,省和有條件的縣級以上政府可以發起設立或者參與設立天使投資引導基金、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社會資本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支柱產業,加大對種子期、初創期科技企業的投資力度。探索設立無固定存續期限的天使投資引導基金、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科技企業跨境投融資便利化,促進境內外科技金融資源交互流動,拓寬科技企業融資渠道。鼓勵科技企業發行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滿足融資需求,強化知識產權運用等。
不久前,《2023年廣東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實施“金融+科創”工程促進金融、科技、產業高質量循環,力爭2023年為科技創新提供融資1萬億元以上。
“深交所擴大廣東企業科技創新債發行規模,還形成了知識產權證券化的‘廣州模式’‘深圳模式’,打通知識產權‘融資、交易、運營’鏈條,服務逾千家廣東科技企業。”深交所副總經理李鳴鐘說。
記者了解到,除制定出臺《廣東省科技創新條例》外,廣東省科技廳還將加快研究出臺《關于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的若干措施》,強化企業的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主體地位。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