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
我們常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眼見真的一定為實嗎?在生活中,我們可能經常會聽到很多傳聞,古人認為聽來的傳聞是不可信的,只有自己親眼所見才是真的。近年來,網絡媒體飛速發展,許多人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拍攝成視頻發布在網絡上,可有點人總喜歡斷章取義,截取一段沒有前因后果的內容來博取觀眾的同情,比如當年與親人“失聯20年”的北大博士王永強,母親病危時他拒絕回國看望,網友紛紛發聲指責,可了解其原因后,當初罵他的人都選擇沉默了。
中國人都非常重視孝道,所謂百善孝為先,古人還把它視為人的本性,也是區別于人與獸類的本質。古人云:“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這句話從來都不會過時,但也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從表面上來看,母親病危,作為子女無論在何方,定要趕回家照顧。而北大博士后王永強面對媒體的質問,他只回復7個字:“清官難斷家務事。”了解到詳細情況后,才知道他并非忘恩負義,而是另有隱情。
王永強,1969年出生在江蘇省常州市,他從小家庭條件很一般,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值得慶幸的是,王永強非常熱愛學習,他也很清楚學習的機會來之不易,所以成績一直很好。從小學開始,王永強的學習成績就一直位列前茅,在那個年代,能夠在學校念書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由于大環境的影響,王永強的求學道路走得非常艱難,這也成為了他人生中重要的財富。正因為經歷過艱苦的日子,王永強更加珍惜讀書的機會了。
上世紀八十年代,王永強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蘇州大學,并順利考上本校的研究生。在讀大學期間,王永強幾乎沒有再找家里要過一分錢,他勤工儉學,在業余時間賺取學費和生活費。對于一個在校大學生而言,當時能夠做到這樣已經非常不錯了,更何況他還沒有落下學習。為人父母本應該感到非常高興,可王永強的父母卻開始找自己正在讀書的兒子伸手要錢。起初,家里的確是有困難然后讓王永強給家里拿錢,可后來他的父母把這當成是理所當然,開始無節制地找正在讀書的兒子伸手要錢。后來,王永強也沒有辦法,他的父母竟然還鬧到學校,被逼無奈下還是屈服了。
讀研究生期間,王永強已經下定決心考到一個離家遠一點的地方。作為子女,孝敬父母是理所應當的,但也不能盲目順從,畢竟他還在念書,工作后自然有機會來照顧父母。他一忍再忍,最終將內心積壓多年的情緒爆發出來了。王永強后來考取中科院物理博士,然后在北京大學讀物理博士后。1999年,王永強決定出國深造,他這一走便是20年,家人曾嘗試過與他聯系,但沒有任何線索,他如同“人間蒸發”一般。王永強的母親后來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她一直讓人打聽消息,可是仍然沒有什么結果。
2019年,王永強的母親郭巧娣病危,她希望在彌留之際再見兒子一面。很多熱心的網友得知此事后,主動幫助老人找王永強。后來,有網友發現王永強在美國亞特蘭大工作,并取得他的聯系方式。王永強對媒體表示:“清官難斷家務事,希望家人不要再通過媒體來找我。”獨自在美國生活20年,首先是為自己更好的發展,其次是為了離家更遠一點。當年父母在學校大鬧的場景,仍然在他的腦海中時常浮現。起初,很多網友認為王永強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可王永強澄清此事后,大家才理解他的做法,他也并非是忘恩負義的人。
中國人都重視孝道,盡管父母很多時候做得不對,年輕時對某些事感到氣憤,王永強一走就是20年,無論是什么原因,母親病危還是應當回來看望一下。母子之間的問題,并不是什么深仇大恨,大家對此怎么看?